在生活中,如果一个人被亲友形容是只狼,这个人可能凶残顽劣、忘恩负义、六亲不认,“狼”恐怕是对他的最低评价了。但是,如果把场景切换到职场上,说一个人具有“狼性”,则是一种很高的赞赏。
不少知名公司都将“狼性”作为自己公司文化的象征,引发其他公司竞相效仿。那么,问题来了,我们中华民族如此提倡“温良恭俭让”,为什么在企业的运作中如此强调听起来没有温度、似乎还有些冷血的“狼性”?“狼性”为什么在职场上如此受推崇?
一、所有哺乳动物中,最具成就者,莫过于狼。
让我们重新认识狼这种动物。
英国动物学家绍·艾利斯说过:“在所有哺乳动物中,最有情感者,莫过于狼;最具韧性者,莫过于狼;最有成就者,还是莫过于狼。”
2004年,随着姜戎的小说《狼图腾》热卖,社会上兴起一股“狼文化”。 2015年,根据该小说改编的同名电影既叫好又叫座。《狼图腾》讲述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,一位北京知青在内蒙古草原插队时与草原狼、游牧民族相依相存的故事。
《狼图腾》原著中提到,草原狼是蒙古民族的原始图腾。狼的凶悍、残忍、智慧和团队精神,狼的军事才能和组织分工,曾经是13世纪蒙古军队征战欧亚大陆的天然教官和进化的发动机。但无论是北京知青还是当地牧民,都不能阻止人们用现代武器杀狼,将狼驱赶到边境外,大片开垦草原土地,破坏了生态平衡,导致鼠害横行,草原沙漠化,沙尘暴不仅在北京肆虐,还漂洋过海到了日韩。
二、推崇狼的企业,都不是吃素的。
华为是众所周知的以“狼性文化”著称的企业。
华为的创始人任正非认为,做企业就是要培养一批狼,因为狼有让自己活下去的三大特性:敏锐的嗅觉,不屈不挠、奋不顾身的进攻精神和群体奋斗。
在华为创业初期,生产车间、厨房和卧室是公用的,当时床不够用,人们就准备了床垫备用,工作累了就睡,醒来接着工作。这就是华为后来广为传播的“床垫文化”。
近年来,任正非开始用别的动物哲学来比喻华为的文化,但是如果外人细看,还是能发现“狼性”的影子。例如, “烧不死的鸟是凤凰,我希望树立一批真真正正烧不死的鸟做凤凰,他们对华为人的影响将是无穷的”,等等。
崇尚“狼性文化”的不仅有华为,联想也公开呼吁自己的员工重新恢复狼性,迎接互联网新形势下的挑战。今年1月,联想集团董事长兼CEO杨元庆在一封致全体员工的公开信中提醒员工,切勿“躺在功劳簿上享乐”,切勿“只盯着自己碗里的那点事,不再抬眼看全局”。
只有狼性,还不能满足乐视的胃口。今年2月,乐视创始人贾跃亭在公司年会上说,乐视将打造“狮狼文化”,“每一个leader都要像百兽之王狮子一样的领袖能力,还需要拥有狼群一样的精神”。
三、狼性的最高境界,是“披着羊皮的狼”
狼性的最高境界,并不是让你处处以冷酷、坚硬示人,而是让你成为“披着羊皮的狼”。这里, “披着羊皮的狼”,不是教你伪善,而是让你外柔内刚,对别人留有温情。
毕竟我们是人类,要有人情味儿,用暖心的话语、善意的帮助,彼此感受世间的温暖。
过于强大、自律、冷静的人往往让人敬而远之, 难以亲近。这时,那个披在狼身上的羊皮就发挥作用了,把友好和亲和的信息传递给对方,让彼此靠近,即使生意不成,还有仁义在。
有时候,你的坚韧和野心暴露在外,很容易成为别人攻击的目标,或者遭人忌恨,不如自己披张羊皮,低调做人,这也不失为保护自己、韬光养晦、同时让别人舒服的一种策略。
如果说,善良的最高境界是像水的品性一样,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(上善若水),那么狼性的最高境界就是披着羊皮的狼,这意味着,不管一个人有多大的雄心,有多么了不起的成就,永远都要用善良这个底线来约束自己。